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广安站长网 (https://www.0826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交互 > 正文

小米or华为,谁才是AIoT发展上的赢家?

发布时间:2021-11-07 17:11:31 所属栏目:交互 来源:互联网
导读:11月19日,IPRdaily中文网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20年全球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其中华为以8607件专利位列第一,Qualcomm以5807件专利排名第二,OPPO以5353件专利排名第三。 该排行榜对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公开的全球
11月19日,IPRdaily中文网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20年全球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其中华为以8607件专利位列第一,Qualcomm以5807件专利排名第二,OPPO以5353件专利排名第三。
 
 
 
  该排行榜对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公开的全球无线通信网络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进行统计排名。排行榜中检索的无线通信网络领域专利由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IPC国际专利分类号“H04W(无线通信网络)”所定义。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作为现代通信的一个关键领域,在5G研究发展过程中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新的技术竞争、新的全球化态势下,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正成为企业面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直以来,OPPO重视技术积累和研发创新,坚定的研发投入也转换为丰硕的知识产权成果。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OPPO以1925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列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二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国际专利条约申请数量显示,OPPO以1927件的PCT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五。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OPPO全球专利申请量超过52000件,全球授权数量超过2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超过46000件,发明专利申请在所有专利申请中占比88%。
 
  当前,OPPO也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OPPO投入100亿研发费用。自2020年起三年内,OPPO还将持续投入500亿研发费用,以日前公布的“3+N+X”的科技跃迁战略为下一阶段研发重点,以坚定的技术信仰,持续的研发投入,推进“致善式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重塑用户体验。
 
随着AIoT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玩家不断进入这一市场,但对于这一市场而言,用户永远无法避免两家企业:小米或华为。
 
从明面上看,两家都是手机企业,但通过手机看背后,则是两家企业打造的以手机为核心的物联网生态布局。在这一布局之下,两家企业的发展模式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均是在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产业,从而布局整个市场。
 
小米:“1+1≠2”的转变
 
对于小米来说,其在2014年开始针对物联网市场进行布局,为了实现快速布局市场,小米采用了所谓的“强强联合”,在这一模式之下,小米与美的、苏泊尔、九阳等家电巨头达成战略合作。
 
在这一高大上的合作方式之下,是小米提供智能硬件给传统企业,传统企业把硬件安装在相关的设备之中。
 
而在这一“强强联合”的宣传下,小米品牌得到有效宣传,但产品并未得到大范围应用——对于美的等企业而言,小米对于家电领域并不了解,也并未布局这一领域,虽然其有决心对这一市场进行深入,但效果未知。其次,传统厂商做了多年硬件产品,产品线齐全,面对物联网的大势所趋,并不愿意把数据交于小米。
 
为此,美的等企业对于小米的态度,更偏向于电商:小米就是一个电商平台。
 
在此合作模式之下,小米与传统家电企业并未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反而因为各自需求及要求不同,导致合作形同虚设。
 
为此,小米开始了另一条路——既然无法与巨头合作,那么就自己做!小米开始投资其他小型或初创企业,在此刻,小米踏上了“生态产业链”的环节。
 
在2014年年中,以智米,华米,紫米等生态链公司成为首的小米生态链企业正式成立。成立之初的生态链企业,以小米的标准和模式,一切从零开始,打造出极具性价比和优美外形的产品,并接入到小米模块。
 
对于小米而言,他们是在孵化企业,而对于生态链企业而言,他们深知一点,一旦离开小米,那么他们将面临解散,为此他们必须打造出能影响市场的爆款。为了更好的让这些企业发展,小米生态链企业可以直接使用小米多年来在供应链、工业设计、品牌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实现快速成长。
 
在小米的背书和营销模式下,小米生态链企业不断推出爆款单品,不仅推动了小米品牌的发展,生态链企业也得到高速发展,甚至部分企业顺利上市。
 
然而,小米对他们的控制并非是全面控制,而是实行双品牌策略:自我品牌和小米品牌。
 
在这种策略之下,生态链企业自身必须根据市场发展调整自身策略,同时还得符合小米的标准及要求。
 
同时,小米还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对于小米而言,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明显高于国外,而海外企业的发展速度也远不如国内。据小米财报显示,小米2019年境外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912亿元,同比增长30.4%。
 
华为:全力建设以鸿蒙OS为核心的“1+8”
 
与小米不同,华为的策略就是“合作”。
 
华为在物联网产业的布局,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其消费者产业部分,而这一部分也是华为目前营收最高的一部分——该业务营业额为4673亿,占华为总营业额的54.4%。
 
在这一业务中,华为更是发布了“1+8+N”(1代表手机;8代表平板电脑、PC、VR设备、可穿戴设备、智慧屏、智慧音频、智能音箱、车机;N代表泛IoT设备)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
 
但不可置否的是,目前的华为,依然在不断建设“1+8”的过程中,截止到目前,华为虽然实现了“8”的布局,但华为并未完全实现“N”的布局,而这一布局,也如同小米以往的布局相同——“强强联合”的模式。
 
而反观华为在“N”的布局,不难发现如要实现“N”的全面发展,那么必须实现强大的带货能力,即华为必须如同阿里巴巴、京东这类电商平台一样,能推动“N”端的发展。
 
但就目前而言,其并未实现如此强大的带货能力。虽然华为推出了“华为严选”这一品牌电商,但要实现或追赶阿里巴巴及京东这类规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生态建设的核心:操作系统
 
战略合作,从字面以上来看就是出于长期共赢考虑,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实现深度的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双方需考虑共同利益,包括长短期的,所谓战略,就是要从整体出发,考虑相互之间的利益,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而在这一合作之下,如果没有共同利益,企业间的合作概率会直线下降,战略合作将成为一纸空谈。
 
在市场摸爬滚打的小米深知这一市场行为,对于战略合作也不以为然;而华为则是在完善自己的护城河——对于华为来说,“N”的合作,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品牌效应,只有把自己的护城河打造完毕,才能吸引更多的品牌加入其中,而此时的华为护城河则是鸿蒙OS。
 
鸿蒙OS的对标对手显而易见的是安卓以及iOS,在安卓以及iOS生态中,谷歌和苹果成为绝对的控制者,他们在各自生态中起到了绝对控制权,并从中不断谋取利益。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手机端Android操作系统市场份额达68.63%,而同期iOS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仅为30.99%。而在这一数据背后,苹果2019年销售额为2601.7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8000亿元——而华为同期销售额仅8588亿人民币。
 
由此可见操作系统对生态建设的绝对控制权,以及背后庞大的市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华为的鸿蒙OS系统外,小米在今年11月也推出了Vela物联网操作系统,根据小米的部署,不难发现该系统对标的是华为物联网战略中的“8”——虽然是针对轻量级别的设备,但随着系统的完善,小米Vela系统也必然会进入其他产品之中。
 
 

(编辑: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