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联欲用城市级智能物联网平台改变智慧社区
与大部分AI初创公司的主航道有所不同,这家两年前成立、定位为“城市级智能物联网平台”(AIoT)的行业独角兽瞄准了“智慧社区”这块金矿。
虽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黑马属性明显。特斯联副总裁谢超近日在接受雷锋网专访时透露:特斯联在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广州五地设有公司,业务覆盖30个省份的70座城市,服务项目逾8200个,服务面积近7亿平方米,覆盖人口超过千万人。可以说特斯联是目前国内物联网领域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 社区AI化,万亿规模 技术面前,行业是平等的。在AI赋能传统行业的大浪潮下,此前闷声数年的安防行业正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 “以智慧社区为例,AI在其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的成熟落地能够有效满足客户的实在需求、能够解决存在多年的产品漏洞,能够处理指数级增长的实时数据,能够让谈及多年的智慧社区更好的落地。”谢超说道。 智慧社区可以看做是智慧城市的迷你版,从市场建设层面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老旧社区改造,提升信息化水平;二类是新建社区,统筹建设智能化应用。 无论是新建还是后改,其中涉及政府跨部门协作较多,IoT、安防、AI、大数据等内容应有尽有。面对这些看起来巨大但结构冗杂的迷你版智慧城市项目,此前很多小型技术商根本无力应对,但很多集成商又不愿精耕。主要矛盾体现在:厂商实现这种技术应用的成本和物业需求方能支出的费用能否匹配。 与此同时,站在政府管理者角度来看,一直以来,很多一线、超一线城市流动人口大,房屋租赁较多,如何保障信息畅通、管理有序值得思考。智慧社区能将相关数据打通,加快电子政务的横向延伸,充分保障流动人口安全的同时,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 而从民众的角度出发,智慧社区能够改变自身在社区内的行为方式,包括生活、学习、娱乐等等。届时,整个社区就像一整张相连的网络,通过技术赋能,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智慧化、人性化、便捷化,提升自身生活的舒适度、安全度及幸福感。 于公于私,智慧社区建设都是众望所归的一大利好。 在此大背景下,谢超认为,智慧社区未来一定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节点,是智慧城市得以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打通社区内的人、车、物等细小单元,再将这些多维数据汇入、整合、分析,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城市级连接,作为智慧城市运行的有力数据支撑。 如今,特斯联业务中的一大重点就在城市老旧社区的智慧化改造方面,与某一细分方向的诸多供应商相比,特斯联意欲打破各个壁垒,把一个个孤岛连接在一起。包括社区、单元门门禁管理系统的建设、人脸识别下的社区深度布控、视频联动用于社区日常监测等等。主要解决人口管理、提升业务下沉效率等冗杂难题。 谢超透露,社区人口管理属于雪亮工程细分领域,社区智能化改造对于城市发展帮助很大,并以此带来的市场空间巨大。以上海为例,上海全域大概有20万个老旧社区,如果将人脸识别等社区综合治理方案全部加入进去,能够达到100-200亿的市场规模。 AI+IoT,双核驱动 如果说智慧社区建设百利而无一害,对于此市场的久攻不下也的确让人心凉,如何利用新技术带来变革、如何探索新的社区智慧化模式值得探讨及关注。 从服务角度来看,无论是何细分场景,用户都是科技赋能背后的重要支撑。从上文可以看出,在竞争边界日益模糊的年代,此前厂商实现技术应用的成本和物业需求方能支出费用能否匹配的矛盾已经土崩瓦解,以物业公司为导向的社区建设思路已然被淘汰,用户导向正在成为新的组织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新关键词。 从技术角度来说,特斯联率先提出了“AIoT”思路。正如谢超所分享的,AI、IOT等技术的出现、发展、迭代、使得人、车、场的连接方式发生变化,这种体现将从传统的二维变得更加的多元、丰富。 如果说AI类比为机器大脑,赋予机器以智能,那么定位为“AIoT”的特斯联最终想要做的事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弄清楚智慧社区建设的难点所在。
首先,在智慧社区项目实施及部署过程当中,网络是传输核心,但目前很多相关技术在复杂环境下安装、应用,稳定性还远远不够,至今未能得到很好解决; (编辑: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