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广安站长网 (https://www.0826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程序员的老婆是种什么体验?

发布时间:2021-02-01 15:10:06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互联网
导读:从上图的的网络协议栈,你可以看到: 应用程序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跟 Socket 层进行数据交互; Socket 层的下面就是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 最下面的一层,则是网卡驱动程序和硬件网卡设备; Linux 接收网络包的流程 网卡是计算机里的一个硬件,专门

从上图的的网络协议栈,你可以看到:

  •  应用程序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跟 Socket 层进行数据交互;
  •  Socket 层的下面就是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
  •  最下面的一层,则是网卡驱动程序和硬件网卡设备;

Linux 接收网络包的流程

网卡是计算机里的一个硬件,专门负责接收和发送网络包,当网卡接收到一个网络包后,会通过 DMA 技术,将网络包放入到 Ring Buffer,这个是一个环形缓冲区,该缓冲区在内核内存中的网卡驱动里。

那接收到网络包后,应该怎么告诉操作系统这个网络包已经到达了呢?

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触发中断,也就是每当网卡收到一个网络包,就触发一个中断告诉操作系统。

但是,这存在一个问题,在高性能网络场景下,网络包的数量会非常多,那么就会触发非常多的中断,要知道当 CPU  收到了中断,就会停下手里的事情,而去处理这些网络包,处理完毕后,才会回去继续其他事情,那么频繁地触发中断,则会导致 CPU 一直没玩没了的处理中断,而导致其他任务可能无法继续前进,从而影响系统的整体效率。

所以为了解决频繁中断带来的性能开销,Linux 内核在 2.6 版本中引入了 NAPI 机制,它是混合「中断和轮询」的方式来接收网络包,它的核心概念就是不采用中断的方式读取数据,而是首先采用中断唤醒数据接收的服务程序,然后 poll 的方法来轮询数据。

比如,当有网络包到达时,网卡发起硬件中断,于是会执行网卡硬件中断处理函数,中断处理函数处理完需要「暂时屏蔽中断」,然后唤醒「软中断」来轮询处理数据,直到没有新数据时才恢复中断,这样一次中断处理多个网络包,于是就可以降低网卡中断带来的性能开销。

那软中断是怎么处理网络包的呢?它会从 Ring Buffer 中拷贝数据到内核 struct sk_buff 缓冲区中,从而可以作为一个网络包交给网络协议栈进行逐层处理。

首先,会先进入到网络接口层,在这一层会检查报文的合法性,如果不合法则丢弃,合法则会找出该网络包的上层协议的类型,比如是 IPv4,还是 IPv6,接着再去掉帧头和帧尾,然后交给网络层。

到了网络层,则取出 IP 包,判断网络包下一步的走向,比如是交给上层处理还是转发出去。当确认这个网络包要发送给本机后,就会从 IP 头里看看上一层协议的类型是 TCP 还是 UDP,接着去掉 IP 头,然后交给传输层。

传输层取出 TCP 头或 UDP 头,根据四元组「源 IP、源端口、目的 IP、目的端口」 作为标识,找出对应的 Socket,并把数据拷贝到 Socket 的接收缓冲区。

最后,应用层程序调用 Socket 接口,从内核的 Socket 接收缓冲区读取新到来的数据到应用层。

至此,一个网络包的接收过程就已经结束了,你也可以从下图左边部分看到网络包接收的流程,右边部分刚好反过来,它是网络包发送的流程。

以上所有三个目标的显着增加表明,具有多个或“以上所有”预期收益的部署率更高。到2020年,只有增加的收入(来自新产品和现有产品)的份额下降,并且仅略有下降。鉴于企业在2020年各个部门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提高运营效率成为部署IoT的主要目标已经不足为奇了,这一目标在今年所有已知部署中占86%。

(编辑: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