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双循环“大动脉”
从上表可知,大部分专家都对使用微服务来解决可扩展性问题感到满意。与之相反的是,维护与调试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一个挑战。 从他们所使用的架构技术来说,大部分专家使用 Javascript/Typescript (大约 ⅔ 的微服务是使用这些语言构建的),其次使用的是 Java。 尽管有很多部署微服务的选择,但大多数专家使用 AWS(49%),其次是他们自己的服务器。另外,有 62% 的人更喜欢用 AWS Lambda 作为无服务器解决方案。 这些人所使用的大多数微服务都使用 HTTP 进行通信,其次是 events 和 gRPC。此外,大多数专家将 RabbitMQ 用于消息代理,其次是 Kafka 和 Redis。 而且,大多数人使用微服务持续集成(CI)。在报告中,87% 的受访者使用诸如 GitLab CI、Jenkins 或 GitHub Actions 等 CI 解决方案。 在 86% 的受访者中,最受欢迎的调试解决方案是日志,其中 27% 的受访者只使用日志。 最后,大多数人认为微服务架构将成为更复杂的系统或后端开发的标准。 微服务的成功案例许多公司已经从单体架构转向微服务架构。 亚马逊在 2001 年,开发延迟、编码挑战和服务相互依赖性使得亚马逊无法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用户群的可扩展性需求。由于需要从头开始重构他们的单体架构,亚马逊将其单体架构应用程序拆分为小型的、独立的、针对服务的应用程序。 2001 年,在微服务这个词开始流行之前的几年,亚马逊决定改用微服务。这一变化使得亚马逊开发了好几种支持微服务架构的解决方案,比如亚马逊 AWS。随着对微服务的快速增长和适应,亚马逊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截至 2020 年 7 月 1 日,亚马逊市值为 1.433 万亿美元。 奈飞奈飞于 2007 年开始提供电影流媒体服务,到了 2008 年,它也面临着规模扩张的挑战。期间,他们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数据库损坏,在三天之内,他们不能将 DVD 发送给他们的会员。这一事故使他们意识到需要将单点故障(如关系数据库)转向云中更可伸缩和更可靠的分布式系统。于是 2009 年,奈飞开始将其单体架构的应用重构为微服务。他们首先将其非面向客户的电影编码平台迁移到云端作为独立的微服务运行。在改用微服务之后,使奈飞能够解决扩展性挑战和服务中断的问题。并且它还允许他们按照每个流数据而不是数据中心的成本来降低成本。今天,奈飞每天向 190 个国家的 1.39 亿订户发送约 2.5 亿小时的内容。 Uber在推出 Uber 服务之后,他们在开发和发布新功能、修复 bug,以及迅速整合新的变化方面遇到了困难。因此,他们决定改用微服务,并将应用程序结构拆分为基于云的微服务。换句话说,Uber 为每个功能创建了一个微服务,比如乘客管理和出行管理。转向微服务给 Uber 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对每项服务的所有权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提高了服务访问的速度和质量,通过允许团队只关注他们需要扩展的服务,在更新虚拟服务的同时而不中断其他服务,实现了更可靠的容错,从而促进了快速扩展。 这就是可扩展性!关于如何提供可伸缩性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看看中国。中国人口众多,必须通过创造和试验新的解决方案来适应规模化的新挑战。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为大约 9 亿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2019 年“双十一”期间(相当于国外的黑色星期五),阿里巴巴旗下各购物平台的交易峰值为每秒 544000 笔交易。阿里云处理的数据总量约为 970 PB。那么,这些数量的用户在技术上意味着什么呢?
为了解决可伸缩性问题,许多技术应运而生。例如,Tars 由腾讯于 2008 年创建,2018 年贡献给 Linux 基金会。它也在被大规模使用,并在 10 年内得到了很大的提升。TARS 是开源的,许多组织都在大力贡献和扩展框架的特性和价值。TARS 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包括 C++、Golang、java、node.js、PHP 和 Python;它可以快速构建系统并自动生成代码,使开发人员能够专注于业务逻辑,从而有效地提高操作效率。TARS 已广泛应用于腾讯的 QQ、微信社交网络、金融服务、边缘计算、汽车、视频、网络游戏、地图、应用市场、安全等诸多核心业务。在 2020 三月,TARS 项目转变为 TARS 基金会,这是一个开源微服务基金会,在建立开放式微服务平台的社区方面中,致力于提升社区贡献和成员的快速增长。 (编辑: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