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广安站长网 (https://www.0826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中国商业航天如何“杀出重围”?

发布时间:2021-01-08 10:53:15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李国杰: 根子上的原因是我们做晚了,并不是说我们人有问题。国外是上世纪 60 年代,半个世纪前就起步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通过内部整合就一批一批地培养人才。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时局环境比较复杂,很难去顾及这些。 一般来讲,主管芯片设计的人都要

李国杰:根子上的原因是我们做晚了,并不是说我们人有问题。国外是上世纪 60 年代,半个世纪前就起步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通过内部整合就一批一批地培养人才。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时局环境比较复杂,很难去顾及这些。

  一般来讲,主管芯片设计的人都要有 20 多年的经验,我们国内一共还没搞几年,你说你要找有 20 年设计经验的人,上哪儿找?那些人都在美国。所以现在集成电路的研发,它不光是理论知识。很多企业有自己的工艺,但大多不是公开发表的专利,而是企业内部一代一代往下传的技术秘密,属于一种传承。这些人甚至都已经退休了,他们的工艺只有几个徒弟知道,这样的人你找都找不着,所以说这些东西都是要靠时间积累。不是我国家给点钱,招几个本科毕业生、几个博士生就能搞起来的事。

  《科学大师》:那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为什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李国杰:也意识到了,因为那个时候国外没有限制我们。中国的事情通常是这样:凡是国外向中国市场大量倾销的东西,你就反而搞不起来;凡是国外向我们禁运的,比如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自己就搞起来的。

  我们的汽车制造,老外就经常跟我们合资合作,但是技术还在国外。国外企业很聪明,不断地输送给我们二流的技术和产品,他们现在发展的技术都不给我们,这样我们就永远搞不起来。断供以后就可能激发我们自己搞,反而可能搞成。我们中国人有些东西过去也做,但只要外国有供应,我们就没有真正下决心坚持做下去,因为没有忧患意识,所以在过去,自主研发基本上就是一种陪衬。

  《科学大师》:那您前头说的这个人才人力的问题,现在解决应该来得及吧?

  李国杰: 说到人才培养,有两个方面,一个当然是我们高端的硕士、博士这些人才的培养,要下大力气。还有一个,就是要降低人才进入的门槛,让多数人都能来参与。

  为什么现在互联网人才很多,APP、小程序基本大家都能开发,就是因为门槛低。现在我们中科院计算所也在牵头做类似的工作,就是要降低芯片开发的门槛,要把以前开源软件的思路发展到开源硬件上。我们有一批人在做这个事情,成立开源硬件的联盟,要做很多工具类的软件,做成像云计算、FPGA 开发平台这样的形式。这样你要用的时候,在网上调用就可以。过去我们要一两年、几百号人才能做出来的东西,现在可能几个学生几个月就能做出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生一芯”计划就是成功的案例,5 个大学本科学生花几个月就做出一款能实际应用的 RISC-V CPU 芯片。这样降低门槛以后,参与的人就多了。

  三,呼吁将集成电路纳入国家新基建战略

  《科学大师》:我看您主张把集成电路纳入到新基建范畴,作为国家战略来扶持?

  李国杰:现在我们国家的新基建有 7 个,包括 5G、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城际高铁等。但是集成电路为什么不在里头呢?我估计可能是因为需要投入的钱太多吧。也许它之后会被列入别的一个什么计划,因为这个太重要了。在我们大多数的基础设施里面,最基础的就是芯片,现在哪个企业哪个行业不用到集成电路?因为他们都需要电子设备,而这所有的电子设备里面都要有集成电路。国家肯定会非常重视,肯定会下大决心做这个事情。集成电路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光刻机、刻蚀机等尖端设备、材料和设计集成电路的 EDA 软件,我把这些东西叫做新时期的“两弹一星”。
 

作为曾经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如此持续下滑的市值、股价、业绩数字,确实惨淡了些。不说市值先后突破 6500 亿美元的腾讯、阿里巴巴,就连美团、字节跳动、滴滴、快手这些后起之秀,也超过 360 太多,成为趋之若鹜的明星公司。

  最让周鸿祎受伤的,或许是两家公司。第一家显然是小米,另一家或许是从 360 分拆、独立上市的奇安信,在曾和周鸿祎多年并肩作战、最终分道扬镳的齐向东带领下,奇安信已成为网络安全市场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最新市值也超过了 925 亿元,几乎与 360 持平。

  倘若当初 360 不那么急迫,而是排队 IPO 或去港交所,那么就不用背负巨额债务和高昂的对赌协议——360 会不会迎来另一种命运?

  可惜没有假设。毕竟,当初周鸿祎也是在A股暴风影音 300 倍的刺激诱惑下,不惜花费巨大代价也要加速回归。

  02

  移动互联网风口不敌小米是落后根源

  从公司体量看,周鸿祎现在就快连雷军背影都看不到了。具体到业务,360 还在一些细分业务上,与小米苦苦竞争多年。

  那就是被周鸿祎看成 360 大安全战略中面向家庭安全解决方案的智能硬件。在最新财报里,360 智能硬件业务收入为 16.76 亿元,仅次于互联网广告及服务排第二。

  如果只是单纯看数据,似乎还不错,若和小米对比,显然也不是一个量级。2020 年第三季度,小米在 ALOT 部分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长 16.1% 达到 181 亿元,超过 360 的整整十倍。

  与此同时,360 智能硬件业务近两年的毛利率正在连续下滑,从 2017 年的 20.74%,下降到 2018 年的 17.77%,再到 2019 年的 14.98%。而小米 IoT 的毛利率,则由 2019 年第三季度的 12.8% 升至 2020 年第三季度的 14.2%。两者相当接近,考虑到小米 IOT 产品的出货量,其盈利相当可观。
 

 “最信任”背后,通常是和“一定时间内”联系在一起。在蜜月期内,任何高管都可能是刘强东最信任的人。

  京东这批 80 后管理者,以管培生为代表,职业经历此前为白纸,成长主要在京东,京东给他们着墨,他们也视刘强东为偶像,掌舵一块独立业务,也重在坚决服从 100% 执行,而少有战略性思考。

  而且,物流和金融板块面对的竞争,不比电商领域弱。金融业务端,京东数科要对决蚂蚁集团;物流大红海,三通一达和顺丰,以及阿里菜鸟网络,都对京东物流虎视眈眈。

  业务“素人”余睿、李娅云强调公司价值观和文化,或许合格,但面对瞬息万变的商战,能及时做出调整乃至提出有价值建议,就勉为其难。刘强东对所有结果负责,但这不正说明,京东依旧是刘强东“一个人的京东”吗?

  刘强东重用 80 后,或向外界表明,其正值壮年,此时无需考虑接班人。职场老司机和管培生一代相比,经历和阅历丰富,非后者可比。

  王振辉和陈生强先后卸任,刘强东安排心腹,而不是业务高手接盘。让“搞人”的人来“搞事”,无冕财经特约研究员宁愿相信这是京东在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而不是刘强东头脑发热,一条道走到黑。

  京东各自板块的护城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固,“素人”长时间挂帅或埋下隐患。

  京东无“二号”

  陈生强和王振辉离任,表明刘强东牢牢控制公司,京东始终没有“二号”人物,也不需要“二号”。

  至少有三个理由,有助于做出这种分析。

  首先,京东商城 2018 年 7 月推出轮值 CEO 制度,被认为刘强东有意在培育接班人。该制度推出已有两年半时间,目前只有徐雷在“轮值”中,没有其他人“过瘾”。

  京东轮值 CEO 制度,乍看学习华为。不过华为轮值董事长时间仅一年,京东没有提出轮值 CEO 具体任职时间。没有实际运转,或没有明确规则,可认为不存在制度。这与公众眼中,京东是刘强东“一言堂”,非常契合。未来谁来接任徐雷,充满了偶然性,都在刘强东一念之间。

  其次,在京东数科发生广告投放歧视事情后,京东集团也正式道歉。无冕财经特约研究员注意到,在短短 300 多个字道歉信中,出现 5 个感叹号。这极有可能出自刘强东——即便不是手写,也是口授。否则,无论是京东集团公关部还是法务部,谁有资格对正在筹划上市的京东数科“指手画脚”呢?

(编辑: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